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内蒙古额济纳旗文物所在居延遗址新发现一座汉代烽燧,该烽燧位于额济纳旗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防火通道(隔离带)线路11公里处,初步命名为阿德格库秀尔烽燧。 经勘查,阿德格库秀尔烽燧属于甲渠塞列隧北段的一座单体建筑,是汉代边塞军事防御设施。该烽燧由烽火台和坞组成,整体已坍塌损毁,形似土丘,东西14米,南北15米,残高5米。烽火台设在坞的东北角,边长8米,底部1.7米为夯土,上部2.3米为土坯,...
位于大兴安岭东麓的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近日新发现一处带有"日、月、星、云"图案的红色彩绘岩画。考古人员初步推测,此处岩画出自于旧石器时代古先民之手。 这幅新发现的岩画位于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一处崖壁上,上面画有太阳、月亮、星星、云带为对象 的"整体天体"崇拜图案。岩画共有3组,单幅数量约20幅。 在这处岩画点中,有一处岩壁绘就了7个排列有序的人物,人物站立、手臂上举、呈恭敬状,人物的右上方是"太...
记者从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了解到,近日,敖汉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该旗境内孟克河流域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一处辽代仓窖遗址。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该遗址位于敖汉旗新惠镇蒙古营子村东仓子自然村南1华里、孟克河支流——干沟子河右岸的缓坡地上,遗址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势为西高东低,在遗址的南侧呈东西向分布着3个较大的仓窖。从河道冲刷的剖面观察,仓窖为圆弧形,深约3米,直径约2...
2011年由巴丹吉林沙漠文物联合考古调查队采集的夹砂红褐四系彩陶罐等七件文物,近日得以修复。 阿拉善右旗博物馆特聘请宁夏博物馆文物修复家高级工艺师赵福春,对该旗近年来采集和出土的夹砂红褐四系彩陶罐、汉代灰陶盆、罐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较高的7件陶器进行了修复。 宁夏博物馆文物修复家高级工艺师赵福春说,他修复文物已有三十多年经历了,这种器型的文物确实比较罕见,在沙漠里发现更为罕见,像这么大体形...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辖区踏查时首次发现了辽代时期与佛教相关的岩画。 据敖汉旗博物馆馆长田彦国介绍,今年3月份,博物馆人员在牛古吐乡喇嘛板村下庙村民组附近一大山顶上考古踏查时,发现了一处岩画遗迹。该处岩画刻在3块石头上,近2平方米,表现的是观音菩萨坐于莲花之中,双手掌心合并,莲花下为菩提树,观音菩萨两侧还画有对称的佛龛神像。岩画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清晰可见。在距离岩画大约...
记者17日从内蒙古扎兰屯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文物工作人员经过7年挖掘整理,在当地发现了100处“中东铁路”建筑遗址。 “中东铁路”是“中国东部(省)铁路”的简称,全长2400多公里,其干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横跨内蒙古、黑龙江,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接。1896年,中俄两国签订协议,清朝政府允...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日前审核了巴彦淖尔市阴山岩刻申报进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各项申报材料,认为符合国家文物局关于更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通知要求,因此特申请阴山岩刻列入国家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有关专家认为,阴山岩刻遗产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突出普遍价值,符合《世界遗产名录》规定的第一条“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和第三条&...
3月28日和3月30日,呼和浩特晚报连续报道了赛罕区黄合少镇石人湾自然保护区将被一条由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物流园区至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的运煤专线横穿一事,引起了读者和网友们的热切关注。 昨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级市文物保护部门获悉,正像石人湾古墓的传说一样,石人湾确实有一座辽代古墓,而且被确定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如...
绥远古城墙 (记者 曹一仆 摄影) 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曾严肃指出:“文物保护绝非只是出于文物工作者的个人爱好,更不是因为这是赚钱的品牌和古董,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珍惜我们民族的历史,保护、珍惜人民群众的心理归属和情感需求。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遗产保护的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精神层面。丢失了文化遗产,我们就会心无所依,怅然若失,难以找到回家的路。” “...
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近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标志内蒙古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实质阶段。 国家文物局要求赤峰市继续重视和落实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抓紧编制重点遗址保护规划,统筹推进遗址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工作,加强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将赤峰市大遗址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 对于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后工作,赤峰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申遗...
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近日在北京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标志内蒙古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入实质阶段。 国家文物局要求赤峰市继续重视和落实文化遗址保护工作,抓紧编制重点遗址保护规划,统筹推进遗址保护、管理、展示、利用工作,加强大遗址保护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将赤峰市大遗址保护工作整体水平提到一个新高度。 对于辽代遗址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后工作,赤峰市将进一步加强对申遗工作...
道老杜粮库遗址西北距扎鲁特旗约40公里,东南距通辽市约150公里;霍通铁路130标段沿遗址西侧通过。2010年6月至7月中旬,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对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抢救性发掘。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 遗址发掘前,地表即可见30多个排列有序的灰土圈,判断是房址。由于耕种和风蚀等原因,保存情况极差,且大部分已被盗掘破坏。 遗址地层较为简单,遗迹皆在耕土层下开口,直接打破生土...
记者30日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日前在和林格尔县东沟子遗址发现一件青铜带钩。 2011年5~6月,为配合呼杀(呼和浩特市—杀虎口)高速公路建设,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古文博系对和林格尔县胜利营子乡东沟子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所在地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遗址位于一座陡坡上。遗址所在区域原为退耕还林区,地表多树坑及杂草,对遗址文化层的破坏较为严重。共发掘...
为了配合集通铁路复线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对王家湾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了解,王家湾遗址位于巴林左旗隆昌镇王家湾村南部坡地上。遗址面积达10万多平方米,地表散布大量的辽代陶瓷片以及少量的早期陶片,此外还有大量的玛瑙碎片,初步推断为辽代的玛瑙或者玉器加工作坊。这次一共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灰坑25个,房址5座,墓葬1座,都是辽代文化遗存,同时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石器、铁...
近日,由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巴彦淖尔市政府、内蒙古河套文化研究会和内蒙古岩画研究保护学会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S226;河套文化研讨会暨阴山岩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论证会”在北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原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内蒙古岩画保护研究学会会长盖山林,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以及清华大学、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的30名专家学者参加论证会。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